我觉得他其实很清楚。最近《金融时报》有篇挺有意思的文章,作者是个对经济史特别有研究的专栏作家。她的观点挺有意思——大家之所以看不懂(甚至害怕)特朗普的关税政策,是因为还在用凯恩斯、弗里德曼那套20世纪的经济理论来理解。
这篇文章提到,现在最该被重视的经济学家其实是个冷门人物:阿尔伯特·赫希曼。这位德国犹太经济学家可能你没听过很正常,毕竟他1930年代的研究长期被忽视——当时他的观点和后来流行的自由市场理论完全不对路。他经历过西班牙内战和纳粹统治,这些创伤深刻影响了他的思考。
赫希曼的核心观点很犀利:经济从来都是政治的附属品,而不是反过来(这和多数经济学家的认知完全颠倒)。他早在80多年前就预言过类似特朗普关税的情况:”只要主权国家能随时掐断贸易,国际贸易本质上就是权力争夺战”。他把贸易比作”不用真刀真枪的殖民手段”,这不正是特朗普团队现在在做的事吗?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贸易顺差逆差,要的就是压制对手的实力。哪怕经济增速受影响,只要能保住霸权地位,这代价他们觉得值。
赫希曼的理论的关键点在于:霸权控制力不是线性下降的。比如当某国占据80%市场份额时,控制权接近绝对;但一旦跌破70%,权威就会加速崩溃——因为其他玩家发现替代选项变多了。现在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正滑向这个危险临界点,所以才会不顾吃相地打关税牌,说白了就是想抓住正在流失的全球金融控制权。
照这个逻辑推演,贸易战恐怕还要继续升级。毕竟当大哥发现小弟们开始找新靠山时,第一反应肯定是把拳头握得更紧。本能地在郧落前夕拼死一搏。但历史告诉我们,越是这种时候,越努力挣扎原有体系的崩塌速度反而会加快。但是不挣扎又能做什么呢?作为一个强人性格的老人,最后一搏又是必然的路径。看似很强势,实则并无他法。